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慈善 >> 公益文化 >> 内容

千年古城"复兴" 武昌起义门城墙85年后仿古重建

时间:2011/5/23 9:39:32 点击:8320

  (记者胡孙华 通讯员欧新梅)跨越1800年历史的武昌城,现在终于又有了城墙。记者昨日在武昌看到,连接起义门、东西走向290米的武昌仿古城墙已成型,下月即可完工。

  武昌古城起于公元223年孙权筑夏口城起,已跨越1800年历史。根据《武汉近代历史大事年表》称,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武昌城,由于城墙高耸,城垣结实,围城月余,久攻不下。最后因城内弹尽粮绝,饿殍满街,革命军才入城。胜利后的北伐军熔炮台,拆城垣,永久性摧毁武昌城的军事抵抗力,后武昌古城墙全被拆除。

  起义门是辛亥革命的见证,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现在,起义门城楼得到修缮,并分别向东、向西复建古城墙230米、60米,恢复瓮城遗址。在起义门周边,还新建了休闲广场、风雨长廊、辛亥百年主题碑林,封建亭、楚望台等古建筑也得以复建。

  记者在现场看到,西侧城墙设立4个圆拱门洞,便于车辆通行,东侧城墙连接楚望台遗址公园。公园内设立《首义烽火》浮雕,再现革命军夺取并打开城门,炮队进城的情景。整个雕塑长25米,建成后,人可穿行于群雕中的“城门和军械库门”。

  古城墙的恢复重建只是武昌城历史文化“复兴”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老城,文化的印记散落在那些武昌人耳熟能详的老街巷里。5年来,武昌区大兴土木、拆建并举、修缮保护,通过5大历史街区将千年古城的历史风尘和韵味逐渐展现出来。

  在清朝时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的百米长街户部巷,通过仿古改造,呈现出一派明清风格,生意兴隆并流淌着浓郁的汉味风情。记录汉口开埠150年风尘的昙华林,散布着钱基博老宅、瑞典领事馆、国民党政治处三厅等52栋优秀历史建筑和武汉近代史遗址遗迹,现也得到抢救性修缮保护,焕发出独有的老街古韵、风土人情和别样的艺术气息。长400多米的都府堤街,聚集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旧居和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文化遗址,经环境整治和改造,革命文化风貌扑面而来。作为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的长春观、武汉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宝通禅寺,经过显山透绿和兴建修缮殿堂楼阁,已成为一片宗教文化区。

  ■武汉中央文化区在建的“东沙联通”工程,将以“楚河汉界”景区构成武汉“中央文化区”最突出的亮点。

【记者手记】

昔日以武而昌 今日因文而盛

  记者胡孙华

  武昌一词,发源于东汉末年。因军事要塞而逐渐商贾聚集,形成集市,当地因武而昌,故名武昌;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权给武昌命名,意为“武运昌盛”。后来,还真是“因武而昌”:辛亥革命在武昌一枪打响,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此留下革命的印迹。

  而现在,武昌是因文而盛。截至2010年底,全区文化产业共有企业5489家,实现税收13亿元,占全区全口径税收的19.79%。这意味着,文化已经成为武昌区的重要支柱产业。武昌区把软文化做成了实实在在的硬产业。

  武昌区搞文化建设是有魄力的。让蛇山显山透绿,把黄鹤楼由一个点变成一片区,需要大手笔;抢救性修缮保护历史文化遗址,需要大投入;为让都府堤革命风貌凸显出来,武昌区“砸”了1000万。

  武昌区的魄力基于他们对文化本身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现代思想传播的载体、城市发展的标志,也是未来大城市重要经济增长点,还是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消费品、增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路径。

  文化大发展,不仅是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还需要发展和建设现代文化。有黄鹤楼、有红楼、还建“汉秀”剧场,也正是如此,武昌才会“因文而盛”。

  更让人欣喜的是,武昌也没忘了文化的公益性。在武昌区,许多文化项目都具备公共性,是免费的,群众参与度高。环境好了,可看、可玩的地方多了,老百姓肯定得实惠。

“老”武昌今韵

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展新颜

记者胡孙华 通讯员欧新梅

  ■首义文化区

  区域:位于蛇山以南,东到首义路,西抵复兴路,南至起义门、津水路


  ■首义文化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起义门城楼及城墙扩建工程。

  在武昌红楼对面,寓意胜利的V型外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已经开始布展。在北纪念广场,将以群雕、浮雕、情景雕塑的形式再现辛亥萌芽、首义枪声、浴血奋战、走向共和等革命历史过程以及革命胜利后人们争相传诵的生活场景。首义文化区定位为辛亥革命国家级纪念地和辛亥革命历史的集中展示区,将于9月底完工。在首义文化区内,还在配套建设地下13万平方米、地上2万平方米的现代文化、旅游、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提升的独特文化景观。

  ■都府堤革命风貌街区

  区域:东至解放路,西抵长江,南至中华路,北至雄楚楼


  ■都府堤革命风貌街区位于武昌都府堤20号的中共“五大”会址,已成为武汉市“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古色古香的石砖路,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这条长400多米的街,聚集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旧居和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文化遗址。现在,中共五大会址已恢复建馆,毛泽东旧居、陈潭秋夫妇卧室及陈潭秋教学、伍修权等上课的教室和学校传达室、农讲所的讲堂和演习场都得到修缮,周边环境面目一新。改造后的武昌公园(前身为武昌儿童公园)也已开放。去年底,武汉革命博物馆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点。该区域也正在规划建设武汉党史展览馆,届时都府堤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红街”。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区域:东至中山路、南至粮道街、西至得胜桥和凤凰山、北至中山路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武昌昙华林,是见证武昌古城历史变迁的一张名片。

  一平方公里的古街区域,散布着文华书院(华师前身)、石瑛故居、钱基博老宅、瑞典领事馆、国民党政治处三厅等52栋优秀历史建筑和武汉近代史遗址遗迹。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优秀历史文化建筑21处。现在,武昌区探索以昙华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以辖区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等艺术机构为龙头,以发展文化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线,创建了昙华林艺术村。目前艺术村已吸引了李三汉雕塑室、半亩园艺术中心、杨小婷汉绣研究室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驻,艺术村内逐渐形成集雕塑、油画、水墨画、陶艺、汉绣、摄影等众多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文化艺术街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东段道路改造、停车场修建将在明年完成。

  ■长春观—宝通寺宗教文化区

  区域:以蛇山——洪山为轴线,以寺、观为节点所形成的宗教历史文化辐射区


  ■长春观—宝通寺宗教文化区长春观以其道教文化的魅力,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

  在长春观,已兴建钟楼、鼓楼、文昌殿,完成素菜馆和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老旧殿宇也得以整修。为挖掘道教音乐、养生、武术、教义等文化内涵,还兴建了道教文化长廊。在宝通寺,建设项目包括修缮弥勒殿、观音殿、帝王殿等殿堂设施。为开发宝通寺历史文化资源,武昌区实施了洪山显山透绿,兴建大型公共停车场等,修缮恢复历史上的“洪山八景”,建设成全市佛教历史最悠久的名山古刹和旅游胜地。

  ■户部巷汉味风情街区

  区域:户部巷老巷、自由路和民主路西段


  ■户部巷汉味风情街区以“汉味早点第一巷”闻名遐迩的武昌户部巷,每年吸引本市及全国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

  作为“汉味小吃”的代名词和城市名片,户部巷已享誉全国。其反映古城历史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的民俗文化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建设,户部巷已由原来的147米长、3米宽、12家经营小吃的小巷发展成为由户部巷老巷、自由路和民主路西段组成,集小吃、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汉味风情特色街区,年接待游客近千万。各类经营门点约达600个,其中从事小吃经营近400户,经营品种千余个,传统汉味品种近百个。


 

“老”武昌未来

世界一流的楚河汉街 中部第一的创意之都

  本报讯(记者胡孙华 通讯员欧新梅)位于正在建设的武昌东沙连通工程区域,由3位世界顶尖艺术大师领衔设计的楚河、汉街,计划年内开业。楚河、汉街布局“汉秀”剧场、电影文化主题公园、名人广场等,定位“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武昌人称之为“武汉中央文化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按照文化、旅游、商业、商务、居住5大功能规划设计,所有文化旅游项目2013年建成,还包括5个星级酒店、万达广场、超高层甲级写字楼。

  “城市终究要发展,除了保留、弘扬老武昌的文化印记,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领现代文化同样很重要。”武昌区委书记张光清告诉记者。他说,武昌欲将楚河、汉街打造成与黄鹤楼、首义之区齐名的城市文化标识。

  发展现代创意文化,武昌还瞄准了“中部设计之都”。武昌区拥有科研设计、广告、网络、咨询策划四类创意设计机构1400余家,其中,科研设计类具备国家级认可资质154个,业务范围涵盖了铁道、水利电力、城市规划等数十个行业近100个专业,80%的单位业务覆盖全国。2007年,武昌将“现代创意设计文化产业”作为全区潜力最大、辐射力和影响力最强的战略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着力打造“武昌·中部设计之都”:成立了以25家重点设计院所、企业为核心的“武昌设计产业发展促进会”,引导企业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建立了“中部设计之都”网站,通过网络为地区设计企业提供政策、信息交流、技术合作等服务;建立银企合作平台,为设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2010年,全区设计产业产值接近110亿元,税收近5亿元。

  发展现代创意文化,武昌区确立了“龙头+园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近两年开创楚天181、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昙华林艺术村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昙华林艺术村已被湖北省命名为“美术街”,“融园”、“尚艺坊”等武汉著名艺术沙龙汇集于此。今年内,武昌还将启动湖北大学科技创意园、湖北美术学院创意园和中南财经大学首义校区创意园项目运作。

 记者傅克强 (信息来源:刘金峰 桂新)





(铁马爱心行动网温馨提示: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管理员,给你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不详 来源:长江日报
  • 铁马爱心行动网 铁马新闻资讯网(www.tmax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建议使用IE10.0及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 客户服务邮箱:mouse_fu@msn.com
    常年法律顾问:四川省今辰律师事务所律师 谢卫东
    蜀ICP备09014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