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船已安装了28根肋骨,雏形初现。宋峤 摄
郑和宝船复建又有新进展。南京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昨天下午举行了宝船肋骨安放仪式,参加名城会的部分国内外市长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艘巨型的仿古宝船已经初现雏形。
复建的是一条“主力船”
昨天下午,伴随着造船车间门的缓缓开启,一艘巨型仿古宝船的“骨架”呈现在众人眼前,走在有四层楼高的骨架下,顿时觉得人的个头实在太小了。据了解,整个船体共有72根肋骨,目前已经安装了28根。
“海舟以福船为上。”这是自古以来流传在中国造船界的一句话,复建的郑和宝船从船体外形看,与中国古代木制海船极为相似。据悉,复建的郑和宝船虽然不是当年船队中最大的一艘,却是一条“主力船”。该船采用中国传统的木船建造工艺,在船型上继承了“福船”船型的主要精髓,船底设内外主龙骨,艏艉部上翘,具有很好的适航性和稳定性,适宜海上远洋航行。
宝船的每个尺寸都有“说法”
南京宝船厂遗址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刚介绍说,宝船总长71.1米,型宽14.05米,型深6.1米。自上而下设有二甲板、主甲板、艏艉楼甲板、等共5层,从主龙骨底到驾驶室顶板,高15.2米,与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航行或在建的仿古木船相比,不论是主尺寸还是总排水量,都令人惊叹。此外,复建的郑和宝船设有六桅六帆,风帆总面积600平方米,按中国传统工艺制作,能利用来自各方向的风力,故有“船使八面风”之说。
由于历史意义重大,郑和宝船在设计时的尺寸也很有“说法”。郑和宝船长71.1米,而郑和下西洋的日子正好是7月11日;宽14.05米,代表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郑和宝船桅帆高38米,这与郑和下西洋去过的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正好吻合。
宝船复建中使用了不少中国的传统技艺。宝船所有纵向构件自身连接接头都是中国传统的“嵌入式勾形连接”,接头紧密、牢固,肋骨底部与龙骨衔接处开有“排水沟”,可防止海水从接缝处向船体内渗入。船体采用中国传统的捻缝工艺,所有材料也都是中国特产的桐油、麻丝等,缝口能经得起海水冲刷和侵蚀。
虽然宝船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建造工艺,但为了满足海上航行安全,仿古宝船里将装备各种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如配有导航雷达、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通讯导航设备。宝船还配备了完善的救生设备和消防灭火系统,全船人员居住舱室、活动处所、公共走道及机舱等都装有自动烟火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宝船为全体乘员都配备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让全体乘员在茫茫大海上也不寂寞。
据了解,宝船复建成功后,将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探访郑和曾经达到过的38个国家和地区。
通讯员 孙云才 朱霞欢
扬子网记者 薛 玲
复建宝船为什么这么难
作为600多年前明代宝船制造厂遗址所在地,2003年鼓楼区就有了复建郑和宝船的想法。2005年,鼓楼区政府和新加坡金龙电子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南京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复建仿明代郑和宝船工程项目的建造、管理、运营工作。为什么几年过去了,宝船却依然还只是雏形呢?
几年前,瑞典哥德堡号的船长和船员曾经来到南京,曾经一度吸引了众人对郑和宝船复建的关注。赵志刚告诉记者,哥德堡号不仅有已经保存了2600多年的图纸,还有已经被打捞的沉船。不过即使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依然投资3.5亿元,用了整整20年才造了出来,其中10年研究,10年制造。“仿明代郑和宝船”的建造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现成的图纸设计,没有任何资料,甚至连一张图片都没有。更大的困难是,许多优秀的传统工匠艺术几近失传。
“仿明代郑和宝船”今后要在海上航行,这对木材的选料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铁甲介绍说,建造宝船的所有木材全部从马来西亚东部进口,因为那里常年温度都在26℃至32℃,日照非常充足,在那里长一年的树相当于在我们这里长三年,选用木材的树龄都在七八十年左右,不仅材质非常好,而且海虫还不吃。
造船大部分选用的是“巴劳”等优质木材,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表面光洁耐磨等特点。赵志刚告诉记者,造船中还需要制造肋骨的弯木,这个部位对材质要求更高,“我们派的人可是在马来西亚深山老林里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找呢。”
孙云才 朱霞欢 薛玲
链接: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鼓楼区江东中保村一带的郑和宝船厂遗址是郑和宝船的制造地、起锚地,是中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南京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和管理中心,中国帆船时代的造船技术及航海能力至此达到巅峰。
1405年7月11日,大明王朝皇帝朱棣在南京颁旨下令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船队从南京出发驶向大海,揭开大航海序幕。
目前,这艘仿明代郑和宝船主体已经复建完成三分之一;
2011年9月,船体竣工,机电设备安装完毕,力争船体下水;
2012年夏季,风帆安装完毕;
2012年底,整理完工图纸,机电、风帆调试完毕;
2013年,开始进行航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