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王克行,沱牌公司行政中心小车队副队长,兢兢业业地工作了15年。工作中,他一丝不苟。生活中,他勤俭持家。不幸地,他患上了肝癌。
他,夏成志,沱牌公司一名普通的酿酒工人。他工作踏实、为人善良。可敬地,他不顾自己,捐肝救人。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亲如兄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人间真情,演绎人间真善美。他们赢得了尊敬。
噩耗:突如其来的灾难
“我们的生活怎么办?”
王克行在沱牌工作了15年,有稳定的工作,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妻子贤惠,女儿懂事,生活井井有条,波澜不惊。不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
2009年11月16日,王克行去成都医院例行检查。下午,结果出来了,跟上一次相比,参数有了很大变化,王克行隐隐觉得不妙。“从2002年检查出乙肝起,我就一直吃药,定期检查,那些参数我能看懂一些。”
王克行赶忙拿着化验单,找到了值班医生。医生仔细看了化验报告,皱着眉头,只简短地说:“你要再做一遍检查。”
王克行的心沉了一下,这些年,他一直积极配合治疗,生活中也注意自我调节,病情一度得到了控制。“难道恶化了吗?”王克行心里暗自猜测。
王克行赶忙给妻子夏晓菊打电话,平静地把情况大致说了一下:“结果三天后才出来。”
“当时就有不好的预感,他的病情可能加重了。”夏晓菊说,“多希望三天后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结果是残酷的。三天后,王克行被确诊为癌症。
“医生见我一个人来看病,不愿意告诉我真相。”王克行说道,“我心里也很纠结,然而逃避不是办法。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垮,就算装也要装得坚强!”
王克行软磨硬泡,医生心软地说:“你的情况不太妙,要赶紧挂外科。”
“虽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可还是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回想起那天的事情,王克行至今心有余悸,“挂外科就意味着做手术!”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王克行一边在外科挂号,一边辗转联系了另一位著名的肝病专家。
老医生仔细看了化验单,表情凝重。
“我的病情严重吗?”王克行忍不住问。
“要赶紧挂外科。”老医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良久沉默之后,王克行问道:“好治吗?”
“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肝移植。”
简单的对话,给王克行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该怎么和家人说?工作怎么办?手术的钱怎么办?肝源又怎么办?
捐肝: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我的肝脏捐给你!”
“让我试试!”
20平方米的客厅里,王克行的家人和亲友们,正激烈地讨论着肝源的问题,一个声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个身材瘦小、皮肤有点黝黑的人站了出来:“让我来吧!我的身体好,让我也试试!”
说话的人,是夏晓菊的堂哥夏成志。
从丈夫检查出肝癌那一刻,夏晓菊就没消停过。四处凑钱、寻找肝源。“压力非常大,感觉天快塌了一样,有时甚至想地震怎么没把我震死。”幸亏公司和亲人给了她很大的支持,让她撑了下来。
夏成志的话,让大家心里为之一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只要众志成城,定能渡过眼前难关。
“哥,谢谢你了!”夏晓菊含着眼泪说道。
医院的配型出来了,最适合肝移植的人竟然就是夏成志。
“医生说,我和堂哥性别相同,血型相同,高矮胖瘦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堂哥身体、肝脏都非常健康。”王克行说道:“是堂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肝源找到了,钱怎么办?亲戚们东拼西凑才筹到了一半费用。正当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沱牌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同事们也自发捐款。“他们把钱送到了家里,说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当时,我感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夏晓菊说,“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手术时间定在12月8日。
手术从早上6点开始,夏成志先进行手术,等肝脏取出部分后,再将王克行推进手术室。
“那天很早我就起床了,我和堂哥不在一个病区,想趁他被麻醉之前和他说说话。可是护士拦着我,不让我出病房。”王克行说。
11点,王克行被推进了手术室,而夏成志则转到了重症监护病房。
“两个亲人躺在手术台上,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哥,失去任何一个我都无法承受!”对于守候在手术室外面的夏晓菊来说,那是她这辈子最难熬的一天。
夏成志从昏迷中苏醒,他第一句话便问:“王克行他怎么样了?”
见此情形,夏晓菊又高兴又自责:“哥,手术很成功,老王现在在重症监护室。”
“整个捐肝过程,堂哥没有丝毫犹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这一点,或许连亲兄弟都难以做到。”说起捐肝给自己的夏成志,王克行声音哽咽了,眼睛潮红,“而且,我们没有能力给他经济上的报酬,我们欠他的太多了!”
消息传到了沱牌公司,夏成志的工友们才知道他无偿捐了肝。一时间,夏成志捐肝成了热门话题。
有人说他们是亲兄弟,夏成志捐肝给王克行是兄弟情深;
有人说他们是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夏成志是深明大义;
有人说他们不过是买肝与卖肝……
更有人说夏成志傻。要知道,即使花10万块钱,都很难买到肝脏,而他却无偿地捐了出去。
那么,夏成志到底傻不傻,为什么会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无偿捐肝呢?
释疑:无偿捐肝傻不傻?
“我不想看到一家人散了!”
对于这些言论,夏成志只是淡淡一笑,说:“我不想看见好好的一家人散了。”
说起家,说起家人,夏成志脸上写满了惆怅……
在夏成志3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亲改嫁,十多岁的他跟着叔叔婶婶过。幸运地,叔叔婶婶待他非常好,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他和堂妹夏晓菊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也就是这段时间,我有了家的感觉。”夏成志说。
然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家,长大后建立自己温馨的家庭,是夏成志的愿望。
可事与愿违,因为个子小,家境又不好,多次恋爱失败的夏成志30多岁才成家。40岁那年,他有了一个女儿,夏成志看着襁褓里的婴儿,想着自己经营起来的家,他连睡觉都会笑醒。
“那个时候,我们都替他高兴。”夏晓菊说道,“本想着他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可是……”夏晓菊不忍心说出口的事情,也是夏成志永远的伤痛。
天有不测风云,夏成志女儿出生不久,就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想要医治,只有做手术,手术费高达8万元。对于工薪阶层,这可是天文数字。夏成志的婶婶知道此事后,组织所有亲属为他筹钱、捐款,又着急得从老家赶过来,照顾女婴。
“为了堂哥的事情,我们全家都动员了起来。”夏晓菊说道,“可是小孩子还是没能活到一岁。女儿的夭折,给堂哥不小的打击。不久,堂嫂也走了,执意要去广东打工。”
本来温馨的三口之家,一下子剩下夏成志一个人。“那个时候的我,做什么事都神思恍惚,堂妹担心我,把我接到她家。王克行就在家里陪我说话。”夏成志满怀深情地回忆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夏晓菊一家人的照料下,夏成志的精神慢慢好了起来,王克行又重新布置了夏成志租住的房间,添置了家具和电器。
“虽然只有堂哥一个人住,我们也要把房间收拾得像一个‘家’。”王克行说道,“有我们在,就要让‘家’在。”
“我们两家真是有解不开的缘分。”夏成志笑着说。
一件件往事,一次次感动,交织成了一张温情的网,将夏成志和王克行,牢牢地网在了中间。
展望:明天会更好
“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
手术回来之后,夏成志在王克行家住了一个月。在夏晓菊家人的精心照顾下,两人的身体逐渐恢复了。
天气好的时候,王克行会在花苑小区里转转。
“看着他身体一天天康复,我心里很高兴,捐肝也值了!”夏成志欣慰地说,仿佛自己根本没经历过手术。
“堂哥却只休息了三个月就去上班了,劝都劝不住。”夏晓菊有些无奈,“他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这不,闲不住的夏成志又忙了起来。他站在窖池边,边协调行车,边给出窖池的人扇扇子。“窖池有两米多深,如果不能保持空气的流通,里面的人就会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昏厥。开行车的人再稍不注意,很容易就出现安全事故。”说起工作,夏成志滔滔不绝。
“他每天早上7点就来上班了,在出窖的两个小时里,他就一直守在旁边。”42栋车间工段长刘忠诚说到,“他对工作一直很认真,有什么事总是抢着干,而且集体意识非常强。”比如车间里的灯,夏成志会记得按时开,随手关。早晨上班,觉得车间里光线逐渐亮了,他就把开了一晚上的电灯关上,为公司节约用电。天渐渐黑时,他会及时把电灯打开。避免因车间光线太暗造成生产事故。“难得的是,上班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刘忠诚说道。
“还有,这几年夏成志一直都在帮我打扫行车卫生。”同班组的行车驾驶员杨光才感动地说,“行道离地面少说有五米,又长又窄,打扫起来非常危险。他看我是女同志,上上下下地不方便,就主动提出帮我打扫。”
“其实,夏成志不用来上班,公司让他好好养身体,又给他放了三个月的假,我们都劝他回家休息。可他说,每天能在车间待上一会,让他觉得生活很充实。”组长梁文和说道。
谈起夏成志,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说他乐于助人,为人厚道。并且,他捐肝的义举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2010年3月,是公司的公民道德宣传月,车间一致推选夏成志为“十佳文明员工”。3月8日,夏成志带着大红花,在同事们无比崇敬的目光中腼腆地接受了颁奖。
谈起将来的愿望。夏成志说道:“我喜欢这里,喜欢和工友们在一起。这里像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