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大坪医院,重庆商报社长郭汉江(左)和总编辑张宪民(右)协助运送地震伤员 记者 龙在全 摄
2005年8月28日,重庆商报社礼堂,100多名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齐唱《感恩的心》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2008年5月17日,解放碑,市民抱着小孩在“携手百家企业爱心援助大行动”上捐款 记者 欧阳祖兵 摄
2008年5月19日,大坪,重庆商报?慈善总会捐赠车队向汶川灾区进发 记者 邹飞 摄
13年来,本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希望续航”,共募集助学款4000多万元,帮助我市2万多名贫困学生重返课堂,让7569名优秀的特困新生圆了大学梦。
“托起明天的太阳” 牵动20余万人爱心
1997年,重庆商报创刊之初,就与慈善总会合作,推出“托起明天的太阳”助学活动:每周固定推出半个版,免费刊登20~50名贫困失学儿童的简况及照片,配发他们渴求上学的新闻报道,至今200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受到资助。
截至昨天,本报已推出524期,共募集专项助学善款2200多万元。作为重庆媒体首个爱心新闻栏目,一开栏就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响应。市慈善总会统计,至今,这一活动共有20余万爱心人士来参与。此项活动,重庆商报贡献的版面费就超过1572万元。
“为希望续航” 圆7569名特困生大学梦
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一些优秀的特困大学生却在校园外徘徊。2003年,本报再次牵手市慈善总会,共同推出“为希望续航”,圆优秀特困新生大学梦。
每年高考结束后,重庆商报都会连续推出20天的“为希望续航”爱心特刊,一方面报道学子们身处逆境,依然自强不息的故事,一方面为学子们筹集学费。截至去年年底,这一活动共募集善款1887万元,圆了7569名优秀特困新生的大学梦。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为希望续航”特别举办了援助崇州地震灾区优秀新生上大学特别行动,让270名崇州学子获得239万元资助。
“送温暖、献爱心” 惠及数十万困难群众
2008年开始,重庆商报与市慈善总会第三次开展了一系列“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而“慈善?情暖万家”就是其中一个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大型慈善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援助对象是遭受暴雨洪灾及“5?12”地震灾害区县的困难群众,还有慰问警察英烈家属及特困警察、特困建国功臣及优抚对象等。三年来,共募集救助款(物)数千万元,惠及困难群众数十万人。
市慈善总会会长程贻举说,重庆商报已成为了全市、乃至全国少有的爱心品牌。而本报仍将专注于慈善事业,延续“托起明天的太阳”和“为希望续航”、“慈善?情暖万家”大型慈善爱心助学活动,把爱心和责任一直传承下去。
汶川大地震
本报募集8865万余元款物赈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当天,本报就启动了以“苍天无情红尘有爱,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为主题的救灾行动。
四大慈善活动
为灾区募捐
救灾行动分为四大系列慈善爱心救助活动:“川渝一家,共渡难关”、“托起明天的太阳――救助地震灾区孩子特别行动”、“为希望续航――圆地震灾区新生大学梦特别行动”、“与爱同行――让地震灾区人民温暖过冬”。
在同城媒体中,本报第一家推出抗震救灾号外报,联合市慈善总会、市工商联、市残联等社会各界,倡议企业、市民为灾区捐款,并请重庆籍明星陈坤接受本报邀请担任了活动的“爱心大使”。
募捐历时7个月
上百万人参与
地震发生后,本报还用11辆大车,向绵阳、安县等灾区运送本报募集的物资。在灾区伤员到达重庆医院后,本报又联合餐饮企业,为伤员送鸡汤。本报还和腾讯?大渝网联动,征集大量心理志愿者到各大医院帮助灾区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四大慈善爱心救助活动,历时长达7个月,共为地震灾区募集善款善物8865万余元,上百万人直接参与到系列活动中,重庆商报以一个主流媒体的责任感、楷模之举,倡导和激发点燃了全社会的慈善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