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是盛大瑰丽的礼仪之美,“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是娉婷窈窕的少女之美。古老的曲裾,朴素的直裾,娇俏的襦裙……典雅的汉服,浓缩了华夏大地最古老的文明,传承千年仍闪耀光芒。
在遂宁,有这样一群人,每到传统或重大节日,她们就会穿上各式汉服聚在一起,融合古典诗词、古琴、茶道、香道、汉舞等形式,展示汉服之美,温习传统礼仪。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从2009年第一套汉服现身遂宁街头至今。十年时间,遂宁的汉服迷们已经有700余人了。
现代都市里的汉服聚会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会穿上汉服一起去湿地公园”。悦汉服聚会的组织者欧阳倩告诉记者,今年端午当天,他们会穿上汉服聚在一起.佩香囊、吃粽子,傍晚时分会在九连洲生态湿地公园散步。计划端午那天在湿地公园逛逛的朋友,也许能一饱眼福。
“悦汉服”是欧阳倩今年刚组织的汉服团,里面有17位汉服迷。这个28岁的姑娘,是遂宁穿汉服的“老资格”:早在十年前,这位遂宁二中学生因受表姐的影响,曾为遂宁汉服迷中的一员。毕业后回到家乡,因为喜欢汉服,身边很快聚集了一群同样爱好的朋友。
“十年前遂宁穿汉服的人很少,走在街头简直像看稀奇一样。”欧阳倩回忆道。
这样的汉服团体,在遂宁并不少。根据不完全统计,在遂宁城内,因爱好汉服走到一起的朋友圈,已经从2009年的十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00余人。每到节假日或传统节日,大家都会穿上汉服组织主题聚会,还会一起温习传统礼仪,一起追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现在遂宁城的汉服圈子里,年龄最小的有初中生,年龄大的则是六十岁的老人,以年轻人为主。其中,女性居多,男性偏少。她们定期举办汉舞、汉礼、诗词鉴赏、射艺等传统文化活动。在她们中间,有古筝演奏家、古典诗词爱好者、香道传承人、汉服设计师等,来自各行各业,共同怀有对华夏文明的热爱和追求,成为推广汉服文化的“主力军”。
常被误认为穿古装玩穿越
花朝节,这个曾与八月十五中秋节齐名、近代以来却迅速衰落的传统节日,近来备受汉服迷们喜爱。
3月,伴随着浅红深红的桃花一簇一簇,射洪城郊的桃花山上也热闹起来了。身着汉服的姚强华就是这时上山的。和她一起上山过花朝节的,还有二十余位汉服爱好者们。她们是来自射洪铁马汉服队的,平均年龄已经在50岁了。
当这群身着色彩缤纷、宽大裙幅逶迤身后的汉服群,一出现在桃花山上时,立即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更有游玩者一路“追随”他们的脚步。与旗袍的源远流长相比,汉服在遂宁仍属“潮装”,游走在桃花山上的各个角落都少不了上前求合影的游客。
“我家里也有旗袍。”5年前接触到汉服时,射洪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姚强华一下就“入了迷”。这位彼时51岁的射洪阿姨不仅自己参加铁马汉服队、编排汉舞,更带动着身边的同龄人喜欢汉服,这支老年汉服队成为了遂宁的一道风景。“汉服有汉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我们希望借助服饰,来唤起现代人重拾一些已被遗忘的传统文化。”
“不过穿着汉服的时候,还是有人认为我们在穿古装玩穿越。”在遂宁读书的内江姑娘郑婧就曾遭遇过这种苦恼。这位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年轻姑娘曾穿汉服去打车逛街,的哥说了句令她颇为尴尬的话::“哇!穿越了,美女是唱戏的?”
爱好汉服的满满告诉记者,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有了,除了近代一度中断,汉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现代社会,汉服应属于汉族人的一种正常衣着,就如同满族、藏族等民族服饰一样,而非许多人眼中的“古装”,穿汉服也并不是“玩穿越”。
遂宁“同袍”弘扬传统文化
在汉服爱好者之间,彼此敬称“同袍”,此称呼起源于《诗经》。对她们而言,汉服并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如同一扇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以此让她们深入探索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五年前,受好友影响,遂宁民警宋代莉一下就迷上了汉服,身着警服的她英姿飒爽,穿上汉服的她仙气飘飘,不同的风格却同样吸引着身边人的视线。然而宋代莉觉得,迷上汉服,最大的收获是传统文化的深植。“古典诗词与汉服更配”,成为汉服迷的一员后,这位百步穿杨的女特警更喜爱古诗词了。2017年,她与表妹更是亮相东方卫视《诗书中华》舞台,向蝉联该节目四届的卫冕冠军发起了冲锋。
而随着汉服团队在遂宁的增多,她们的活动也日益丰富:七夕乞巧、中秋拜月、祭孔典礼等活动,让汉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让大家找到共同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汉唐花旦汉服社社长大泷告诉记者。因为要维护高考环境,她们准备于高考后在中心商业区搞汉服快闪,让更多的人认识汉服。
去年,婚礼组织者方坤,就曾在遂宁组织参与过2次汉婚婚礼,从服装、礼器、场景布置到具体礼节,全部按照礼仪来完成。作为汉服的推广者,方坤希望将来汉服可以被更多人所接受,甚至成为时尚、潮流,被更多普通人穿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