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马汉文化 >> 汉文化介绍 >> 内容

汉服文化

时间:2015/9/2 22:24:00 点击:9993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教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是在汉民族通过儒教《十三经》、大唐《开元礼》和正史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服文化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

1 简介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公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夏,大也。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直接与汉朝重建的周礼服制体系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
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汉服文化

2 汉服反映的华夏信仰

  衣裳,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象法天地,是华夏最高贵的祭服、冕服、朝服的基本款式。《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皆阴、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矣。盖衣裳之制始於黄帝,备於尧、舜。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衣包括九个部分:领、襟、袂、袪、袖、衿、带、系、衽。衣的甲骨文就是交领衣,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汉服中交领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既人道,既方与正;而袖子,其实都是圆袂,既代表天圆地方中

汉服文化的天圆。所以,领是交领(从一开始的方形的矩领演化过来)右衽;袖是圆袂收祛,都是像一种图腾一样体现了文化的。素积是裳的一种,又叫素裳,以十五升布为衣,积素以为裳。辟积其要中,使踧,因以名之也。「裳又前三幅,后四幅,开两边,露里衣,是以须衽。属衣两旁垂之,以掩交际之处。」辟积的意思是,为行平易,把平铺的裳从底边正中间向上剪开_↑_,然后把中间分开的形两边前后缝起来,就成了无裆的袴,方便走路。摆幅越大的裳做出来的袴的摆幅也越大。后来前后两幅布的设计演进为前后各两块对称的梯形布缝成,幅布越多摆幅就越大。素积是皮弁服的一部分,缁布衣,古代军服。《白虎通》曰:皮弁者,何谓也?所以法古,至质冠名也。弁之言攀也,所以攀持其发也。上古之时质,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礼》曰:「三王共皮弁素积。」裳也,腰中辟积,至质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战伐田猎,此皆服之。”“诸侯每日视朝,其君与臣皆服玄冠、缁布衣,素积以为裳。《礼》通谓此服为朝服。宴食虽非大礼,要是以礼见君,故服朝服。公食大夫之礼,宾朝服,则臣於君,虽非礼食,亦当服朝服也。素积也是君臣的朝服,公视朔之服。

2.1 衣裳中的玄端

  《易》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天玄而地黄。』郑玄注《礼记·杂记》曰:天之正色苍而玄,地之正色黄而纁,圣人法天地以制衣裳。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缁带,爵弁(此莫夕於朝之服。玄端即朝服之衣,易其裳耳。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杂裳者,前玄後黄。玄端是衣裳中第二神圣高贵的服制,即是祭服,也是天子朝服。

2.2 象法天地信仰

  汉服中最典型的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礼记·深衣》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2.3 正色间色尊卑论

  汉服文化中的正色就是阴阳五行对应的颜色:所谓六象六色,源自阴阳五行说,概指青所以象东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黄所以象地。此「六象六色」分别取其直线相对的方位为「次」,每两色成一对位,即青()与白(西)相对;赤()与黑()相对;玄()与黄()相对。 而汉服的配色是如《礼记·玉藻》云:衣正色,裳间色。” 

六象六正色

五间色

玄:象征天、道

黄:象征地

纁【黄赤色】

黑:水,象征道

紫【青赤色】

赤:火

红【赤白色】

青:木

绿【青黄色】

白:金

缥【青白色】

 同时,与5间色平行的颜色还有: 
*
绀【深青扬赤色】—— 
*
绯【赤】 
*
绛【大赤】 
*
缇【丹黄】 
*
朱【深纁】 
间色通常用作公服,公服五等:朱、紫、绯、绿、青。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公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庶人只能衣白布。而白居易当时的职务是江州司马,司马一职在别驾、长史之下,是州刺史的佐官,当时,实际上是闲职。其官阶是最低的文散将仕郎,从九品,所以,只能穿青衫。 
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3 汉服文化的传承和体系

  汉服自西周的衣裳、皮弁服、褘衣、鞠衣、袒衣、袴褶、襌衣、褠衣、裲裆等服制开始,历经几千年的继承,在大唐《开元礼》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体系化,按功能分为冕服、朝服、公服、常服。大唐制,天子衣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凡十二等。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斋服有玄端素端。
周礼对周代及周代后世的服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服文化就是以周礼为基础,经过汉唐宋明的考证和传承形成的千年不变的体系,且通过儒教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
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记载下来,男式汉服服制十二等从高到低如下:

服制

分类

首服

足衣

配饰

功用

 

 

冕服

大裘冕

十二旒冕冠

黑羊裘上衣、下裳

赤舄

十二章。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

祭天、祀昊天上帝、五帝

 

 

衮冕

十二旒

玄衣纁裳

赤舄

九章。衣,山龙华虫;裳,

享先帝;受诸侯朝觐

 

 

鷩冕

九旒

-

赤舄

七章。衣,华虫、火、宗彝三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

享先公、飨(享食宾客)、射(与诸侯射);侯伯、三公

 

 

毳冕

七旒

-

赤舄

五章。衣,宗彝、藻、粉米三章;裳,黼、黻二章。

祀四望、山川;子男、六命之卿

 

 

希冕[絺冕]

五旒

-

赤舄

三章。衣一章,粉米;裳,黼黻二章

祭社稷、五祀;四命大夫

 

 

玄冕

三旒

-

赤舄

一章。衣无章;裳刺黼一章

祭群小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之属);蜡百神、朝日夕月

 

 

弁服

爵弁

冕之次。赤而微黑,如爵头然,前小后大。三代以来,皆广八寸,长尺二寸,如冕无旒,皆三十升布为之。

纯衣纁裳

赤舄

缁带、韎韐

宗庙;祝、宗人、宰夫、雍人;九品以上

 

 

韦弁

韦弁冠 (皂绢为之)

玄端素裳(袴褶)

兵事;车驾亲戎、中外戒严之服

 

 

皮弁

皮弁冠(鹿皮为之)

衣缁麻衣,皁领袖,下素裳(白布衣,积素以为裳)

白舄

缁带、素韠

视朝

 

 

冠弁

缁布衣,积素以为裳

黑舄

甸(田猎)

 

 

朝服

文官朝服

进贤冠 (缁布冠、儒冠)
[
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

绛纱袍,皂缘中衣。曲领方心

剑、佩、绶

陪祭、朝享、拜表大事

 

 

武官朝服

武弁(笼冠)

绛纱袍

乌皮靴

出征告庙

 

 

公服

常服

幞头

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

乌皮靴

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上绿,八品、九品以上青。

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朔望朝谒、见东宫

 

 

士庶服制

深衣(朱子深衣)

缁冠、幅巾

白细布、衣全四幅,裳十二幅,圆袂方领,曲裾黑缘

黑履

大带

士大夫冠婚、祭祀、宴居、交际之服

 

 

帽衫

乌纱帽

皂罗衫

系鞋

角带

本军校服,戎事;士大夫交际常服;国子生常服

 

 

襕衫

幞头

白细布,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

进士、国子生、州县生常服

 

皂衫

帽子

处士、庶人

 

丧服

白帢

白纱单衣

乌皮履

举哀

 

3.1 冕服

  冕服产生于西周时期,随着周礼的一次次复兴,处于汉朝至明朝的汉服体系中的核心。冕服的千年延续是对汉文化的坚守。周代冕服种类有大裘冕、衮冕、惊冕、毳冕、希冕[絺冕]、玄冕等六冕,按照不同场合需要加以穿用。六冕在汉以后历代王朝的复礼思潮中,有时或以别的称谓形式出现。六冕中,历代主要采用的是衮冕一种。衮冕是冕服当中,最华丽的服装,与其它冕服不同的特征,主要是冕冠的旒数(十二旒)及在衣裳所施的文章(十二章或九章,按照各朝代稍微不同)。 作为六冕当中的首位冕服,大裘冕的象征意义最为崇高而又最具独特之处。全套冕服大致上由冕冠、上衣、下裳、中衣、袴、袜、舄、腰带(革带、大带)、弊膝、佩玉、绶、剑、圭等的十四种。周代六冕的不同,可由十二文章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凡为冕服,例必有相应的文章。历来被普遍采用的文章之章目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之十二章。《周礼》始传六冕的楷模,继而订立六冕取名之准则与承载往后千古历代冕服之服色的用事、义涵,包括冕冠、冕服之衣及裳、冕服之足衣、冕服之坿饰、冕服之服章等之形与图的用「色」规制,皆缘自周礼冕服之制。《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尚书舜典》:「…(天子)五载一巡狩,群后以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臯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可见黄帝尧舜时代已有冠服规制,而有此论功酬庸的相关文献。综此可知此种服章规范之施的崇高境界。 
《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以五采章施於五色,作服。汝明。」又如《礼记王制》及《内则》篇:「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 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所有「皇」、「收」、「 」、「冕」等,这是虞、夏、商、周祭冠的异名,而「冕」之名称,又似周代才有。但这四种祭冠的形制有何异同,因史籍文献无徵,不得而知。如由甲骨文考据,应是在殷代时已有冕,收、 、冕,这是异名而同制。另一记载:殷王曾以冕为即位的礼冠,《尚书太甲》:「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河南商丘)」因此以上所见之章服制度,为后世数千年立下根基,历代都认为这是有虞氏真实的遗规,而后世代因袭仿行。 先知为上以制其衣,后知为下复制其裳,衣裳始备。 黄帝、尧、舜垂衣裳,盖取诸乾坤,故衣玄而裳黄。旁观翚翟草木之华,乃染五色,始为文章以表贵贱,而天下理。虞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备十二章。玄衣绣裳,上六章在衣,下六章在裳。上画下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雉,取其文也;会,绘也。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养也;黼若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辨也;絺,紩也,紩以为绣也。日也、月也、星辰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绘之於衣,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六者绣之於裳,所谓十二章也。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色者,言施之於缯帛也。绘於衣、绣於裳皆杂施五采以为五色也。
六冕立名之准则 
《周礼》所称的六冕各有其定名之准据。特经探究其根柢渊源,乃是出於《尚书舜典》。后汉郑玄注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彜、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而六冕之得名,乃据上述之辞依图而得名:起自最高的「大裘冕」而下乃分依上衣之图纹为名,在此有谓「取首章为义」。盖因六冕之中「大裘冕」不具文饰,其余五冕皆有图文,乃以九、七、五、三、一等奇数为节。此种图文,有其专名,曰「服章」,十二图文,谓之十二服章,简称十二章,分依天子、公侯以下的爵级递次用之;上衣无图文者,则以衣色为名。
(
)大裘冕:其上衣以「黑色」羔(乳羊)(毛向外)为之而得名。《周礼司服》「大裘冕」注:「大裘,羔裘也。」贾公彦疏:「……然则凡祭之服皆同羔裘,义具於〈司裘〉也。」 
(
)衮冕:依郑玄注《周礼》,有谓衮也者,龙文居首之衣,「登 ()龙於山,登火於宗彜。」 因而「衮」以得名,所谓「登龙於山、登火於宗彜」,称:乃遵依於图制变更《尚书》所谓, 十二图文之第次,即此而图为龙、山、华虫、火、宗彜、藻……黼、黻的序列。自此而后,历代的所施,皆依郑注为准。历代无不照此采行。一一各皆依其色相,分以诸色或「绘」或「绣」以为彰施。
又有平冕,黑介帻,今谓平天冠。皂表,朱缘里,广七尺,长尺二寸,垂珠十二旒,以朱组为缨,如其绶色。衣皂上绛下,裳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素带广四寸,朱里,以朱绿裨饰其侧,要中以朱,垂以绿,垂三尺。中衣,以绛缘其领袖,赤皮韨,绛袴袜,赤鋋抃,郊庙临朝所服也。 
(
)鷩冕:盖鷩冕七章,华虫居首。鷩,即华虫。《周礼》「则鷩冕」注:「鷩画以雉,谓华虫也。其衣三章,裳四章,凡七也。」疏:「华虫,五色之虫,孔君注以为华象草华;虫,雉也。义亦通。」 
(
)毳冕:毳,细毛也。〈司服〉疏云:「又知『登火於宗彜』者,宗彜则毳也。」〈司服〉郑玄注:「郑司农云:『毳,罽衣也。』玄谓:毳,画虎、蜼,谓宗彜也。其衣三章,裳两章。」因虎、蜼两兽,同其身有贴体的「毳」(白色绒毛),故合称为毳,以为代号。《尔雅》释兽:「蜼,仰鼻而长毛。」注,「蜼,似猕猴而大」因而蜼是长尾猴(性敏慧),虎象威猛,猴象智慧。 
(
)():希冕三章,首章为「粉米」。《虞书》传:「葛之精者曰絺。」孔氏正义曰:「藻、火、粉米、黼、黻,於细葛而刺绣以五种之彩。」「后代无用葛者,盖於()时乃质(朴素),暑月染絺为纁而绣之为祭服。」郑注:「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概「黹」是针黹,即绣技,其说可信。
(
)玄冕:玄冕乃是依衣色为名。〈司服〉「玄冕」注:「玄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谓『玄』焉。」疏:「以其祭服本是玄;今玄冕一章,以玄为名,明上衣无画。一章者,刺黻於裳而已。是以谓之玄焉。」盖以始自衮冕皆九章而下。然后逐次递减其「章」之数。一概上单下双,以象「阳」「阴」。下至「玄冕」,则上衣无任何服章,下裳仅有「黻」文一章,上衣之色玄,故「以衣为名」,曰「玄冕」。
冕冠的文化内涵
1
、 延(冕版):冠上加「延」()前圆后方,上玄下朱(),象天地之道。前低后高,以示俯伏谦逊。 
2
、 旒 :大裘冕无旒。冕以次,皆有垂旒,旒之数各有等差。旒之设,所以「蔽明」。义在不宜察察为明。旒之玉,周用赤、青、黄、白、黑五采。汉改以单色白玉珠。东晋用翡翠、珊瑚。明用各色珠,以组贯五采玉十二,象徵一年十二个月的极数。其余诸冕之旒都是奇数,属於阳数,亦即是吉数。《礼记·玉藻》云: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礼记·郊特牲》又云: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
历朝冕服用色:玄衣纁裳
「玄」是「黑」与「赤」两色的复合;而在中国哲学理论上,它是千古中华服色制度中最能象徵「
天道」的思想色彩。先人以「玄拟天」,这在《周易》〈坤上六〉的爻辞中有所比拟:「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文言曰:「天玄而地黄。」前章已述,是因天道幽深而远,窥测维艰,如同一片「漆黑」。概以「黑中扬赤」内涵奥秘,与提供无尽的生活资源以育、以养、以造福众生。因而最尊隆的冕服采玄色,这是中国传统敬天畏天而「保民以王」的思想之显现。纁裳之用纁,文字载录首见於《周礼》之注文。 《周礼》:「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注:「凡冕服皆玄衣纁裳。」纁色,即赤色、黄色、白色的复合色。

汉服文化《后汉书·舆服志》:「玄上,朱绿裏」。 
《晋书·舆服志》:「皂表,朱绿裏」。 
《晋书·舆服志》:「皂表,朱绿裏」。 
《隋书·礼仪志》:「玄表,朱绿裏」。 
《唐书·车服志》:「黑表,纁裏」。 
《明史·舆服志》:「洪武十六年,始定冕制。冕前圆后方,前后各十二旒,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缫,十又二就,就相去一寸,红丝组为缨;黈纩充耳,玉簪导」「洪武二十六年更定。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元表朱裏,余如旧制。」「成祖永乐三年,定冕冠以皂纱为之。上覆曰綖,铜版为质,衣之以绮,玄表朱裏,前圆后方,以玉衡维冠,玉簪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綖。以左右垂黈纩充耳,系以玄紞,承以白玉瑱,朱紘。」
《后汉书·舆服志》: 「上衣玄色;下裳纁色。」
《晋书·舆服志》:「其衣皂()色。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中衣以绛缘其领袖。」「下裳绛色;素带,广四寸。赤皮为韍。绛袴袜。素带,朱裏,以朱绿裨(绲边)饰其侧。」
南朝梁《隋书·礼仪志》:「其衣皂上;素带、朱裏、朱绣,中衣绛缘领袖。」「韍,赤皮。 绛袴袜。」 
北朝魏《隋书礼仪志》:「上衣皂色。衮服皂衣,缘绛中单。」「裳绛色。前三幅后四幅。朱绂(),绛袴袜。」 
隋《隋 书 ·礼仪志》:「上衣玄色 。 玄衣,衣褾、领织成升龙,白纱内单,黼领。」「下裳纁色。纁裳,黻随裳色,龙火山三章。」 
唐《唐书·车服志》:「衮冕,深青衣。大裘冕,黑羔表,纁裏,黑领、褾、襟缘,白纱中单。」「朱裳、纁裳。黻以缯为之,隋裳色,画龙、火、山三章。」 
宋《宋史·舆服四》:「诸臣祭服,唐制。青罗衣,绯罗裳,绯蔽膝……。」 
明《明史·舆服志》:「衮缘衣,白罗中单(素纱为之),黻领,青绿襈。」「黄色下裳,蔽膝随裳色(红罗蔽膝),腰有辟积,本色綼裼。绣龙、火、山文。」 
冕服足衣:赤舄
冕服之裳、舄、舄饰的用色,依古礼, 皆有其既定的准则:即舄饰之色决定於舄,舄之色决定於裳。申言之:裳之色纁(浅绛),舄之色,因而用赤,与裳
同色。而舄饰之色乃用黑,黑与赤为直线相对方位的「缋次色」。
《后汉书·舆服志》:赤色足衣;赤舄絇履。 
《晋书·舆服志》:赤色足衣;赤舄。 
南、北朝《隋书·礼仪志》:赤色足衣; 
隋《隋书1礼仪志》:朱色、赤色、金色足衣; 朱袜,赤舄,舄加金饰。 
《唐书·车服志》:赤色足衣;朱袜,赤舄。 
《明史·舆服志》:「黄色足衣;黄袜,黄金舄饰。」「赤色足衣;朱袜,赤舄。」「袜、舄皆赤。」 
冕服文章与用色
冕服十二服章,一一皆有其内在精神义涵,具有民族文化的特徵,更具有伦理、哲学之意义,这是中华千古的服饰文化思想之表徵,勉人向善,在在充满尊天、隆祖、明礼、尚义之义涵。惟《尚书》经文仅有「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以及「五服五章」、「惟衣裳在笥」。凡此「道协人天」之理念,自古出自诸多圣贤的学说。如日、月、星辰昭明,象发生万物、养成万物。山龙兴云雨、能适应沾物济众以配天。火明而炎上;是乃明理崇礼精神之强调。又如虎,严猛;蜼,智慧,象神武定乱。粉米粒民。黼象割断能决。韍象背拂於非义,或君臣可否相济是乃仁民尚义,与临事而敬精神之崇尚。
依於载籍:所有冕服的十二服章,即十二图象, 乃以五采交陈,衣缋而裳绣。龙山以下各为纯色: 
龙山青;华虫黄;宗彜白;藻火赤;而日月星辰不与焉。据称:「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尊卑之服,汝明制之。」疏:「其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合五采而画之。其藻、火、粉米、黼、黻於絺葛,刺绣以五种之彩,明施於五色,制作衣服。」《大学衍义补》冕服之章引蔡沈曰:「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色者,言施之於缯帛也。」《正义》又云「郑玄云:会,读为绘絺读为黹,黹,紩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为祭服。凡画者为绘;刺者为绣。此绣与绘,各有六,衣用绘,裳用绣。」贾公彦疏:「作缋者,缋,画也。衣是阳,阳至轻浮,画亦轻浮,故衣缋也。郑君读希为黹,黹,紩也,谓刺缯为绣次。但裳主阴,刺亦是深沈之义,故裳刺之。」 
据考:自汉以下,诸儒皆言衣画而裳绣。历代制度皆以此为准则,或改用织成。

3.2 朝服

  文官服进贤冠,绛纱袍,皂缘中衣。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剑、佩、绶、舄,与上同。武官服武弁,绛朝服,剑,佩,绶。唯武骑虎贲服文衣,插雉尾于武冠上。武弁之制,案徐爰《宋志》,谓笼冠是也。《礼图》曰:武士服之。董巴《舆服志》云:诸常侍、内常侍,加黄金附蝉、毦尾,谓之惠文冠。今制,天子金博山,三公已上玉冠枝,四品已上金枝。侍臣加附蝉,毦丰貂,文官七品已上毦白笔,八品已下及武官,皆不毦笔。其乘舆武弁之服,衣、裳、绶如通天之服。讲武、出征、四时蒐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皆服之。

3.3 公服

  帻,簪导,绛纱单衣,革带,钩灊,假带,方心,袜,履,纷,鞶囊。绛褠衣公服,䴙衣即单衣之不垂胡也。袖狭,形直如䴙内。

3.4 戎服

  戎服是周礼军礼的一部分。周礼规定的戎服为韦弁服,魏晋之后改为袴褶。

3.5 女式汉服体系

  天子有六等冕服,相应的周礼也规定了王后六服,此谓阴阳相合为十二的信仰。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素沙。王后六服皆袍制,以尚妇人专一,德无所兼,袍色五行相生,且以白绢为里。

服制

分类

服制

纹章

公服品级

功用

王后六服

褘衣

玄袍(深青)

画翬

王后

王后从王祭先王

揄翟

青袍

画摇

王后

王后祭先公

阙翟

赤袍

刻而不画

一品、二品

王后祭群小祀

鞠衣

黄袍

黄桑服

三品

王后告桑事;九嫔之服;王公命妇

展衣(襢衣)

白袍

四品

王后礼见王及宾客;世妇之服;卿大夫命妇

褖衣

黑袍

五品、六品

御于王,燕居;女御之服;士命妇礼服及助祭之服

中单

素沙

白绢

公服

钿钗礼衣(翟衣)

青袍

宴见宾客;内外命妇朝参辞见及礼会服之

青纱公服

七品、八品、九品

花钗礼衣

杂色袍

亲王纳妃

半袖裙襦

半臂、裙襦

杂色

女史

宫廷常服

大袖长裙

裙襦

霞帔

后妃公主常服

褙子

裙背

绛罗领

后妃常服

士大夫命妇礼服

大袖连裳

青衣杂色裳深衣,素纱中单

花钗

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妻及九品以上女嫁则服之

庶人妇女礼服

连裳

深衣

花钗

庶人女嫁则服之

士庶人妇人常服

裙背(褙子)

未婚女子、妾

4 汉服的礼仪文化

  汉服是汉族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

4.1 冠礼

  冠礼是华夏礼仪制度之首,又称成人礼,是对汉人进行礼教的开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士大夫三加,三公诸侯四加。士大夫三套加冠汉服如下:

步骤

意义

服名

首服

上衣

下裳

蔽膝

足服

足服装饰

始冠

朝服

冠弁

玄冠(缁布冠)

玄端

上士

玄裳

缁色麻布带

雀头色

黑屦

青色

中士

黄裳

下士

杂色裳(前三幅玄色、后四幅黄色)

再加

视朔之服

皮弁

皮弁冠

缁麻衣

白素裳

缁色麻布

素带

白屦

缁色

三加

祭服

爵弁

爵弁冠

玄衣

纁裳

缁色熟绢

雀头色熟牛皮

纁屦

黑色

 三公诸侯以及皇太子在三加之后,还会再加玄冕。

4.2 笄礼

  笄礼是汉女的成人礼,即挽发脑后做髻,以簪绾之。郑玄注《仪礼·士冠礼》曰:笄女之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已许嫁的汉女在15岁举行笄礼,未许嫁则二十岁再举行。按《宋史·礼志》载,宋朝公主的笄礼仿庶子冠礼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笄,再加冠朶,三加九翬四凤冠。宋朝公主三加笄汉服如下:

步骤

意义

服名

首服

服制

配饰

初加

常服

裙背

冠笄

裙襦褙子

再加

礼服

大袖长裙

冠朶

裙襦

三加

祭服

褕翟

九翬四凤冠

深衣

九章翟、蔽膝

4.3 婚礼

  婚礼是嘉礼之一。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

4.4 军礼

  乡射
行乡射礼服玄冠,衣玄端素裳。执事者冠皮弁,衣缁麻衣,皂领袖,下素裳,所谓皮弁素积者也。
大傩
方相氏黑衣朱裳,侲子服赤布袴褶,执事赤帻、赤衣,太祝服青衣朱裳。

4.5 吉礼

  吉礼是祭神祀祖的礼制,是华夏的最高礼仪。祭服包括六冕以及爵弁。士助祭爵弁服,自家祭服玄端。士之妻服褖衣助祭。其他详见图表。

5 汉服文化的主要体现

  汉服作为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服饰,体现在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传统社会中无处不有汉服文化的影子,比如在一下几个方面:

汉服文化一,汉服制作工艺考究文化
二,汉服的配饰文化
三,文学作品中的汉服文化
四,雕塑艺术中的汉服文化
五,
绘画艺术中的汉服文化
六,传统礼仪中的汉服文化
七,曲艺中的汉服文化
………… 
等等
总之,在传统社会中汉服文化无处不在。

6 研究汉服文化的社会意义

  下面就简单的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下研究汉服文化的社会意义:
一,研究汉服文化对人们了解本民族传统,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汉服文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研究汉服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和爱国心.
四,研究汉服文化对现阶段祖国的道德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研究汉服文化对发展带动我国的服装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铁马爱心行动网温馨提示: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网站管理员,给你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不详 来源:百度辞条
  • 上一篇:汉服
  • 下一篇:梦回大唐
  • 铁马爱心行动网 铁马新闻资讯网(www.tmaxw.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建议使用IE10.0及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 客户服务邮箱:mouse_fu@msn.com
    常年法律顾问:四川省今辰律师事务所律师 谢卫东
    蜀ICP备09014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