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贵方,女,汉族,1967年出生,玉太乡临江村6社人。丈夫十年前在外打工,自己除教育两个孩子、种庄稼外,十多年来照料因病瘫痪在床的公公刘明宽;邻居低保老两口刘明全、陈学珍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也是何贵方瞒着丈夫全力照料,十多年如一日送饭给老两口。近两年丈夫患病在家休养,何贵方又外出打工挣钱担负家庭重担。
冯丹丹,女,汉族,1989年出生,射洪县残疾人联合会西部志愿者。长期从事对残疾人的帮扶工作,服务期间多次被市县有关单位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组建了射洪义工队,2011年5月正式注册更名为射洪县助残扶残义工协会。两年来,在她的出色组织下,公益服务已开展20多次,包括关爱留守儿童、慰问百岁老人、文明劝导、环境整治、义务植树等。
李小军,女,汉族,1973年出生,广兴镇龙宝村人。从20年前开始,李小军就承担着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四处寻医问药,学习按摩手法,以便让母亲的身体机能保持良好。在自己家庭困难的情况下,她主动把同样瘫痪在床数十年的姑姑接到家来供养,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待姑姑,20年来从未间断。在李小军的悉心照料下,二老除了无法下床,身体都很健康。李小军还团结邻里,之人为乐,热心公益,在环境整治中,因她家离龙宝市场近,每天主动打扫市场。
沙建丽,女,彝族,1979年出生,伏河乡铧头村人。沙建丽23岁嫁至夫家时,公公就已积劳成疾,先后患风湿关节炎、高血压、脑梗塞、前列腺炎,后来已经到了半瘫痪状态。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侍奉老人和操持家务的责任便留给了沙建丽。为了照顾公公的病情,她大量翻阅相关资料,学习护理知识,在怀孕期间也不顾流产的危险背公公下山输液,看完病又背回家,一次次将公公从死神手里挽救回来。
成大华,女,汉族,1945年出生,青堤乡目连街道居民。2000年成大华丈夫因病去世,紧接着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一次摔伤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母亲在重重打击下一病不起。成大华的弟媳也因伤心过度患上眼疾,右眼失明,左眼几近失明。成大华既要照顾长年卧病在床的父母,又要医治弟媳,在经济和精神的压力下,她以超常的毅力举步维艰的支撑着这个家。
顾永生,男,汉族,1967年出生,太和一小行政办主任。他在教学工作中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市县级表彰,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在生活中他孝敬父母,父亲患病10年期间,他四处借钱,一人承担医药费用并且精心护理。在他的照顾下,父亲的病情得到了缓解。母亲身体不佳,他又四处访医寻药,恪尽孝道。作为5个兄妹中的长兄,他帮忙照顾侄儿、侄女读书,为妹妹找工作、资助买房,替弟弟照顾子女让其安心打工养家。他身体力行让孝的光芒照耀在讲台上和生活中。
鲜时珍,女,汉族,1936年出生,紫云街道办事处建设社区5社人。鲜时珍任太和镇建设社区老年协会委员和老年大学建设分校教务委员,工作认真负责,均是无报酬的公益劳动。她平易近人,和邻里团结互助,多次捐助患病会员。在家她是长媳,和丈夫一道团结弟弟、弟媳共同孝敬婆母二十几年,从未因照顾老人的问题发生纠纷。全家形成了子媳孙孝顺老人的融洽氛围。
李守强,男,汉族,1965年出生,复兴镇敬老院院长。李守强同志任复兴镇敬老院院长21年如一日,他尊老、敬老、孝老,一心扑在老龄事业上,对敬老院的老人们像对自己亲人一样的侍奉。他还探索出了一条以院养院的新路子,办水厂、养猪羊、种菜地、栽花草,使敬老院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他亲自为老人端汤递水、喂饭喂药,老人病了住院,他昼夜守护、接屎接尿,为瘫痪在床的老人洗澡擦身;老人死了,亲自送葬,现已为68位老人送葬。所在敬老院被省、市评为模范敬老院,他个人也被表彰为四川省敬老爱老主题教育“孝亲敬老之星”。2012年9月荣登四川好人榜。
杨珍秀,女,汉族,1944年出生,东岳乡青罐村人。杨珍秀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传统之家。几十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杨珍秀的婆婆税志秀现年112岁,是全市全省的长寿之星,50多年来全靠杨珍秀的精心照顾。老人已年过百岁,行动不便,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杨珍秀的孝德也感染了她的三个儿子,一家人形成了孝亲敬老的融洽氛围。对于邻居,杨珍秀也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她也赢得了全体居民的尊重。
杜云泽,男,汉族,1963年出生,射洪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父亲身患肺气肿、肠胃疾病,母亲也身患肺气肿、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种顽疾,由于三个兄弟远在北京工作,照顾双亲饮食起居、治疗疾病的重担便落在了他的身上,任劳任怨照顾父亲直至其2012年7月去世。面对家庭,他几乎以一人之力数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常年重病在身的双亲;面对工作,他始终做到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他用自己默默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父母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
an>